中医学堂肩颈易受寒湿而疼痛,这四个方

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人们久坐的时间越来越长,相应地,肩颈痛等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走高,「10个上班族,9个肩颈痛」已成为当代的「时代之痛」!

测自测你的肩颈是否出现问题了:

1、颈椎曲度变直,常有胳膊手指麻木、酸痛肿胀等症状;

2、肩背部沉重、上肢无力,拿不动东西;

3、肩部阵发性疼痛,特别是劳累、气候变化后,会使疼痛加剧;

4、按压时,肌肉紧张或有硬结,疼痛更为明显,甚至怕冷;

5、肩关节活动受限,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6、夜间可能疼痛剧烈,影响休息。

上述症状,如果你都没有,那恭喜你肩颈健康;如果有一条及以上,则提示肩颈有问题,如不及时调理还会引发更多危害。

肩颈堵塞

除了痛还有哪些危害

1、影响面部气血循环,脸色差

①面部晦暗、没有光泽、肤色不均、皮肤松弛与实际年龄不符。

②有倦容、抵抗力差、易过敏、易留色素印、长斑。

2、头部供血不足

①头痛、头晕、偏头痛

②记忆力减退、健忘

③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难以入睡)

3、激素分泌失调:肩颈问题会导致脑下垂体激素分泌失调,尤其是女性,会促使提前进入更年期。

引起肩颈痛的原因

▌现代医学观点:

引起肩颈痛的主要原因有这三大方面:肌肉劳损、炎症、关节软骨受损。

▌中医观点:

1、因风寒湿痹闭阻经络

肩颈痛属于中医的「痹证」「项强」范畴。多因外界风寒湿邪侵体,使经络闭阻引发疼痛。

2、气滞血瘀、气血不和致经络不通

因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致局部经络穴虚,若再感染风寒邪气使气血不和,经脉闭塞不通,不通则痛。

现代医学和中医在肩颈痛的认知上有很大的不同——现代医学认为,肩颈问题是骨头问题;中医认为:气不足则血不畅;万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由由于气。气血的运行又通过经络实现,因此,肩颈问题归根结底是气血、经络问题。

肩颈痛调理方法

1、睡眠护颈椎

如果枕头过高,就等于晚上「低头」睡觉8小时。白天工作颈椎得不到休息,晚上睡觉依然没办法复位调整。所以,选适宜高度的枕头,是最被动但很有效缓解肩颈痛的方法。

枕头选择方法:

?一个标准:一般枕头高以8~15厘米为宜

?一道公式:合适的枕头高度=(肩宽-头宽)÷2

2、减少低头、避免受寒

在工作和学习时,保持正确坐姿,不要长时间处于低头状态。一般盯电脑1小时左右,就要站起身来活动10~15分钟,并尽量抬头和用手按摩颈部几分钟,以改善局部气血循环,缓解颈部的紧张状态。

在空调温度较低房间,尽量不穿路肩装,必要时可以围围巾、披披肩,避免肩颈受寒。

3、适当运动做体操

运动建议选择太极、八段锦等较舒缓的功法,不建议做剧烈运动。

推荐肩颈锻炼操:每次每动作保持一分钟,每天3组。

掌心向上,像钟表时间十点十分的角度一样把上肢打开,一样用力向上举,头部可以放松,持续用力一分钟。

双手手指交叉,低头,把手放在头枕处,手用力往下压的同时,头部做对抗运动。头部缓缓抬起,持续时间一分钟。

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用力做扩胸运动,达到最大的幅度之后,头部用力往前伸,持续时间一分钟。

4、针灸调气血、通经络

针灸调理颈肩痛,分清疼痛所在经络,选择最佳、最有效的穴位针灸。

?痛在督脉,痛点在后正中线或夹脊,可选后顶穴(疏通督脉)、后溪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进行针刺。

?痛在足太阳膀胱经,痛点在后项部,距后中年线较近,甚至累及后头或项背者属足太阳经。可选同侧的昆仑穴、同侧的束骨穴、对侧的后溪穴进行针灸。

应用这三个穴位时,应当注意几点:一要寻找穴位处的压痛点针刺,二要配合颈项部的活动。如未完全缓解,再加刺对侧穴位。

?痛在手太阳小肠经:痛点在后项部,距后正中线较远,临近后面与侧面交界处,甚至牵及耳后及肩胛者,属手太阳小肠经。

手足太阳经脉气相通,虽然循行有别,但还是都在后项部。也选同侧的后溪穴、对侧的昆仑穴进行针灸。

?痛在足少阳胆经,痛点不在后项部在侧面颈部。选同侧的悬钟穴、中渚或者对侧的外关进行针灸。

悬钟中渚外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lianggou.net/lcbx/6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