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食物反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米桂香
医院湖南怀化
目的:研究分析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出现食物反流的原因,并观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年1月~12月收治的颈椎骨折伴有高位截瘫患者83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年同期同类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通过对患者食物反流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出现食物反流的原因主要包括胃肠功能因素、体位影响、意识障碍等;而实验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与依从性、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物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知识掌握度及依从性,有效减少食物反流,增强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
颈椎骨折;高位截瘫;食物反流;护理干预
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自理能力及活动能力极差,且多数只能卧床康复,再加上患者咳嗽反射与吞咽能力较弱,因此在鼻饲及进食时常会出现误吸、反流,而引起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等较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1]。本文作者对我院年度收治病例发生食物反流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根据分析情况在年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开展护理干预前后的临床效果,以作评估依据,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年1月~12月收治的颈椎骨折伴有高位截瘫患者83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其中57例男性、26例女性,年龄在22~64岁之间,平均为41.08±9.73岁;另选取年同期同类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53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在24~65岁之间,平均为42.35±8.9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证实均已确诊为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排除精神病史、癔症史患者,感知觉障碍及认知障碍等无法明确表示自身感受或参与相关调查患者等[2]。患者均了解本次实验内容,自愿参与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对年收治入院的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出现食物反流情况的临床原因进行观察,并根据相关原因分析情况在年临床上开展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加强健康教育,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并应用自制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其知识掌握范围及程度,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接受能力,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对其系统性的讲述疾病与食物反流的相关知识,其内容包括骨折发生、发展、治疗、转归的相关知识与影响因素,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以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瘫痪、肢体功能丧失、自理能力降低等情况,并向其展示成功案例鼓励其坚定生活信念。强调导致食物反流的原因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在治疗、康复过程中应当注意的相关事项。如术后6h内严格禁止进食;注意胃管、鼻饲管等放置位置,避免患者及陪护人员误碰;何种体位更能够避免食物反流的出现及调整进食过程体位的重要性。
加强胃肠功能调节与饮食控制,每天对患者肠鸣音进行听诊了解其腹胀及排便等情况,如有肠蠕动减弱则可视情况使用促肠蠕动药物,帮助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腹部按摩,沿顺时针刺激肠蠕动。实施饮食管理,腹胀患者以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如面条、稀饭、蛋羹等,减少或避免豆类、甜食等容易产气食物,必要时禁食配合胃肠排气减压;便秘患者注意保持水分摄入充足,多使用润肠食物等。
采用特殊体位,患者呈半卧位,将床头抬高约30°进食,并在进食后将该体位维持30min后方可改变,同时注意在进食过程中避免翻身。患者用药后进行密切观察监护,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停药,换用其他药物或改用其他用药方式。鼻饲胃管在插入放置时通过听诊气过水声判断其插入深度是否适宜,而不再仅凭经验判断,鼻饲输入营养液注意维持其温度在37~40℃。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对照组患者出现食物反流的原因,同时对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与满意度进行调查,记录两组患者出现食物反流的情况,使用统计学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数据。
1.4.数据处理
通过18.0版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p﹤0.05表明样本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出现食物反流的原因包括,胃肠功能因素、体位影响、意识障碍、胃管留置深度、术后6h进食等,其中前三项为主要原因;而实验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与依从性、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物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2。
3.讨论
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容易出现食物反流,进而引起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延长治疗周期,而且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3]。本文作者通过对该病患者出现食物反流的原因进行观察,发现胃肠功能因素、体位影响、意识障碍、胃管留置深度、术后6h进食等均可导致食物反流,其中胃肠功能因素、体位影响、意识障碍导致食物反流患者比例较高。
该病患者由于生活能力突然降低,活动范围受到局限而明显缩小,常会出现生理、心理上严重的不适应,因此对于医护工作常会表现出抵制行为,依从性与配合参与性较差,导致临床医护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或开展不到位,而容易引起相关并发症。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让患者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端正治疗态度,理解医护措施的意义,积极配合并参与到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来,在护理人员指导下有效的避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该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通过颈托固定并呈去枕平卧位,这导致腹腔内脏器相对向上移动,对胃部形成挤压,而其咽喉、食管与胃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无法有效吞咽唾液,而胃内容物也可存在于胃底、贲门、甚至食管等各个位置,容易导致食物反流,因此需要采用更为适宜的体位进食。同时颈椎骨折造成的脊髓损伤可影响到胃肠蠕动能力,延长胃排空时间,因此需要加强患者的饮食控制,并通过药物、按摩的辅助刺激方法促进胃肠蠕动[4]。
本文作者通过对食物反流原因研究分析,并以此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与依从性、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物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知识掌握度及依从性,有效减少食物反流,增强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敏芝,石崛.循证护理干预在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误吸、反流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17(5):-.
[2]商薇薇,张靓.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的护理[C].//第13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3]孙淑英,孙炝後,张巧玲等.31例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食物反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44(8):-.
[4]马秀英,张守华,何丽华等.外伤性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的麻醉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08(20):-.
来源:骨大夫网
◎声明:本平台注明文章来源的均为转载,转载仅为分享专业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联系方式:2926502
qq.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北京一般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