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努力让当地老百姓实现就近放心就医,七星关区观音桥街道卫生院严格落实区卫生健康局有关部署要求,在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坚持抓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我院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针对所有进入卫生院的人员,要求扫贵州健康码和疫情防控行程码,除此之外,还要询问其旅居史、接触史和发热史三史情况,做好登记,体温测量正常后方可进入门诊大楼。”观音桥街道卫生院院长周运说,做这些工作目的就是要把风险控制在基层“哨点”这个关口。走进观音桥街道卫生院大门,可以看到院内侧面设置有待转隔离间,用以隔离疑似病例。在医院大楼门口,设置有预检分诊室,所有人员进入都要在预检分诊室进行登记。《七星关区预检分诊登记表》记录有入院人员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详细住址、行动轨迹(旅居史)、计划外出情况、体温、健康码、行程码、处理方式等详细信息。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观音桥街道卫生院还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该院“软硬件”各方面的服务能力。据了解,观音桥街道卫生院内设有中医馆、临床综合科、公共卫生科、妇幼保健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针灸理疗室、牵引室等科室。中医馆医技人员运用中药、针灸、针刀、艾灸、贴敷等特色中医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面瘫、肩周炎、腰腿痛、颈椎病、风湿及不明原因的各种痛症;公共卫生、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科设有预防接种室、健康教育室、儿童保健室、老年慢病管理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等,为当地居民提供健康咨询、预防保健服务,切实为社区居民搭建“无病预防,有病早治,慢病监控”的服务体系。为了满足就诊患者检查身体以及治疗疾病的需求,观音桥街道卫生院配置有齐全的医疗检查设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数字式多道心电图机、脑血流图机、尿液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医用X射线DR影像系统、电磁波治疗仪、电针治疗仪、熏蒸治疗仪等诊疗设备一应俱全。人员配备方面,观音桥街道卫生院共有23名在职人员、3名管理人员。主治医师、执业医师、药师、检验师、影像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检验士、影像士等专业技术人员,满足了不同医疗岗位的需求。家住观音桥街道长征社区的陈天旭因为气管炎疾病发作,首选了观音桥街道卫生院就诊。“我之医院,最后比较起来我还是觉得在这里看病更放心。这里离家近,医院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都特别好。”陈天旭说。据悉,观音桥街道医院医院“医共体”定点帮扶机构。所谓“医共体”,就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加快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促进医共体内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联动发展,落实基层转诊、双向转诊,努力让患者在基层医疗机医院同质化医疗服务,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医院‘医共体’的直接帮扶下,我们会安排本院医生去学习进修,以此来提升我院的诊疗服务能力。”周运说,观音桥街道卫生院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不断提升卫生院医疗服务队伍的医疗技术能力,以便为当地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通讯员刘苏黔编辑蒲曾勇编审林全举终审黎秀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