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地点:基层中医之家
分享时间:-08-29
分享医生:湖南省双峰县健民中医馆张健民
导读:抓主症,识病机。有些疾病,患者的主诉并非是主证,作为医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症状,要善于抓住提纲挚领的症状,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辨证。
胡某,女,51岁。初诊:年6月15日,因双眼干涩,结膜充血年余来诊。患者一年前感觉双眼干涩,眼胀,流泪,视力减退,进而发展成双结膜充血。先后求治于县、市、医院,均以“慢性结膜炎”治疗。经内服外用中西药物(药名不详)年余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经人介绍来诊。
上述眼部症状晨起后稍有改善,白天和睡前加重。平素怕冷恶风,阵发性身热汗出,尤以头颈部甚。口干口苦,胸部不舒,上腹饱胀,人多吵闹时心烦,饮食一般。颈1~3椎压痛明显,脖子转动欠灵活,双下肢酸胀抽筋。既往有胆石症手术史,子宫全切史。大便正常偏硬,小便不是很多,舌淡胖有齿痕,质稍暗苔白,脉沉弦。
辨治经过:
面对症状较多的患者,我通常用提纲式的方法列出来。
1、眼部系列症状:干涩,胀,泪,结膜充血。
2、自觉症状:恶风怕冷,汗出头颈多,烘热,口干口苦,烦,胸腹饱胀,双下肢挛急,大便偏硬,小便偏少。
3、颈椎症状:颈椎1~3压痛,脖子僵硬。
4、既往史:胆,子宫手术史。
5、医师所见:除眼部症状外,尚知舌胖、质暗、齿痕、苔白,脉沉弦。
在列这些症状时,一个假设在我脑中显现:患者这个结膜炎经治年余不效,是不是因为这个颈椎病惹的祸?于是,我当即变更主证。以颈椎病为中心串联起来分析,似乎也有合理之处。
根据这个设想,我脑中跳出了《伤寒论》中的如下条文。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从前面列举的症状并结合上述条文分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患者因为颈椎的病变,颈椎第1~2对侧支神经受到刺激而出现眼部系列症状,又因眼病治疗中,迭进苦寒或者发散之品,使患者津液和脾胃受到很大伤害,从而出现诸如汗出,微结,挛急等系列伤阴之症。
从伤寒六经八纲来看,病属太阳,少阴。里寒虚证,同时夹瘀。
处方:柴胡12克桂枝12克赤芍15克炮姜10克葛根30克天花粉15克牡蛎30克附子10克丹参30克威灵仙10克鸡血藤30克炙甘草5克生姜10克大枣15克,十剂。
6月26日,二诊:诉服药5剂后全身开始轻松,结膜充血明显减轻,汗出减少,原方去天花粉再进10剂。
7月5日三诊:除颈部尚有轻压痛外。余无不适,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味善后。
处方:桂枝12克赤芍15克葛根30克威灵仙10克鸡血藤30克附子12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炙甘草6克。15剂。
几点体会:
1、抓主症,识病机。有些疾病,患者的主诉并非是主证。作为医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症状,要善于抓住提纲挚领的症状,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辨证。
2、览群书,拓思维。选择了医师就等于选择了读一辈子书。只有多读,多记,多背,思维才会宽广,像这个病例,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有关脊柱的相关知识也不可能有如此完美的治疗效果。
3、见灵感,切勿弃。不知大家是否有这个经历,面对复杂的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疑难病,有时真的会有灵光一闪,或者说有超出常规思维闪现。我一般会抓住不放,一竿子插到底,十有八九会有意外收获。
通过这个案的治疗及总结,我将体会归纳成一首小诗作为结尾:
医海沉浮群书览,
用时方知不觉难;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花如兰。
公告
尊敬的各位医生同仁: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医贯基层”的 如果您确实想进入二群交流学习,并已 特此公告。
群管理组
.11.2
专题介绍:立足基层传承中医
上期回顾:基层验案-手足脱皮多年
所载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觉得好就点赞留言分享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