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土豆跟中国人的餐桌息息相关,但中国民间关于它却有奇怪的说法:“土豆和鸡蛋一起吃容易中毒”、“土豆和牛肉同吃会肚子疼”、“土豆不能和石榴一起吃”等等……那么,以上种种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专家说,完全是谣言。
谣言1:土豆和鸡蛋吃会中毒
土豆和鸡蛋都是中国人经常吃的食物,土豆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淀粉,所以它能当主食食用;鸡蛋中最充足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所以它又被誉为“完全蛋白食品”。当淀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结合时,不会产生所谓的有毒物质。
换言之,淀粉和蛋白质是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每顿饭都应摄入很多,比如淀粉含量较高的馒头和大米,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猪肉和大虾,如果说两者接触就会中毒,那估计早就有人已经“毒性发作”了。
所以,无论是淀粉还是蛋白质,它们仅仅是普通的营养成分,并不存在毒性。
值得注意的是:土豆一定要煮熟吃,因为生土豆中含有一定量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可能会影响蛋白酶的活性,不利于蛋白质消化吸收,况且生土豆口感不佳,本身也不易吸收。
谣言2:土豆和牛肉一起吃会肚子疼
有人说土豆和牛肉一起吃,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问题,原因是牛肉富含蛋白质,需要酸性条件才能更好地消化,而富含淀粉的土豆则需要在硷性环境中消化,两者相遇对于胃酸的要求不同,所以就会影响胃部的正常工作,导致功能紊乱、肚子痛。
事实上,此种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依照身体正常的消化“路线”,所有进入身体的食物都会在胃酸的参与下形成食糜,然后再进入肠道。对于最基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而言,消化系统早就有了固定的消化吸收模式。
所谓的“混合营养食物”进入身体之后,胃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排空,但这都是正常的反应过程,并不会影响胃肠的正常功能。
胃酸是一种“灵活”的液体,食物不同,胃酸的酸度会随着消化过程出现改变。对于各种食物混合消化,如果胃中酸度降低,那胃酸就会适当分泌,虽然淀粉需要的胃酸酸度偏低,以肉类食物为代表的高蛋白食物需要的胃酸酸度偏高,但都不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健康。所以,传言中的说法,不可以相信。
:
谣言3:土豆和番茄一起吃会产生沉淀
网上流传着土豆不能和番茄一起吃,因为土豆会在胃肠中产生大量盐酸,而番茄在较强的酸性环境当中会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物质,这样一来就会导致食慾下降,消化不良。
事实上,胃中含有酸性很强的胃酸,本身就是一个强酸环境,无论吃的是啥,都不会对其造成太大影响。所以,番茄和土豆进入胃中并不会产生沉淀。只要不吃“长芽的土豆”和“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就不会产生中毒反应(龙葵碱中毒)。
谣言4、土豆和石榴同吃会中毒
最近网络上传言比较广的是:石榴和土豆一起吃,会导致中毒。
土豆和石榴皆为普通食物,单独食用不会产生毒性,两者同吃同样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更不会中毒。这是一则比较低水平的、简单的谣言。值得注意的是:石榴空腹食用,容易对胃部造成一定的刺激,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
综上所述,以上关于土豆的种种说法不可以相信,请大家一定要科学看待,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其实,土豆的健康分数主要看你怎么吃
土豆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C和钾
土豆有至少几百个品种。有白皮、黄皮、红皮、紫皮等不同土豆皮颜色,也有白色、黄色、紫色等不同颜色的土豆瓤。有大的有小的,有面的有脆的。有容易煮熟的,有很难煮熟的。从非营养素成分来说,有些多酚物质含量高,有些含量低。在美国膳食中,土豆贡献了膳食多酚类物质总摄入量的25%,不可小看。
鲜土豆中含有1.5%~2.0%的蛋白质,按干重计算,大概是6%~8%,和大米接近。别看含量不算太高,但质量非常不错。土豆的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和鸡蛋很接近,高于各种豆类蛋白质,相当符合人体需要,所以它可以算作优质蛋白。
虽然美国人日常吃的土豆维生素C含量看起来不太高,只有十几毫克到二十几毫克,不过也比苹果、梨、桃之类要高了。
土豆还是一个超级富含钾的食品,钾含量达到-mg/g,达到甚至超过传说中最富含钾的香蕉,还比香蕉便宜多了。
如果用土豆来替代部分白米饭白馒头,能轻松多吃进去几百毫克乃至上千毫克的钾,顺便还能有效增加膳食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摄入量。这对高血压和中风患者,以及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都是特别有好处的。
土豆烹调后的维生素C损失并不高
大家都知道,烹调方法对食物的营养价值影响太大了。比如,从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来看,是煮土豆高呢还是炸薯条高呢?答案可能让你惊讶。根据美国农业部年的测定数据,土豆的维生素含量在烹调之后大概在8~13mg/g之间。而炸薯条和煮土豆的维生素C含量都是13mg/g。
炸薯条之所以维生素C含量还可以,是因为维生素C不溶于油脂,而且热油也只接触表面,内部的维生素C还能得到一部分保留。煮时虽然比油炸时温度低一些,但维生素C会溶于水中跑掉一部分。
有学者总结发现,土豆水煮可以导致77%~88%的水溶性维生素损失,压力锅烹调会导致56%~60%的损失,炖的损失是50%~63%,烤箱烤是33%~51%,微波烹调是21%~33%。为什么土豆烹调后的维生素C损失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土豆富含淀粉,它对维生素C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果仅仅是烹熟为止,损失还小一些;如果过度延长加热时间(比如用焖烧杯会使加热时间很长,外卖运输过程也一直处于温度较高的状态等于是延长加热),则维生素损失会明显增大。
矿物质是不会因为受热破坏的,但是水溶性的钾元素会溶水流失。所以可以预计,炸薯条的钾含量会略高于煮土豆——前者是mg/g,后者是mg/g。
蒸、煮、微波后的土豆抗氧化活性上升
食物烹调后未必都会使营养价值下降,比如土豆烹调之后,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反而会上升。特别是微波炉加热后,一项研究表明加热后的土豆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升高了80.8%,另一项研究中升高了47.5%。其他蔬菜烹调研究也有类似结果:微波加热不仅不会多损失营养,反而会更有利于保存维生素C、增加多酚类物质含量。
这是因为,在很多食物中,多酚类物质原本结合在细胞壁上,或和蛋白质、淀粉等结合,测不出来,在微波加热时会分解下来,从而使测出来的含量上升。
此外,在煎炒炸等烹调中,土豆虽然会因为发生“美拉德反应”而生成讨厌的“丙烯酰胺”,但也会产生不少新的抗氧化物质。
由于酚类物质增加,又形成了新的抗氧化物质,所以蒸、煮、微波烹调后的土豆,抗氧化活性也会大幅度上升。在一项研究中,土豆经W微波加热2.5分钟后,抗氧化活性上升了69.5%。
土豆的血糖指数受品种和烹调方式等因素影响
土豆一向以来被指责的原因,就是它升血糖速度快。甚至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土豆摄入量和肥胖、心脑血管疾病有弱的正相关。
因为土豆是一种富含淀粉的食物,所以吃了土豆之后,必定是会引起血糖上升的,和吃米饭馒头道理一样。不过,土豆的血糖指数(GI值),受品种、烹调和加工因素等的影响特别大。
文/图加拿大都市网部分节选自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