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夏未央,天渐凉养生要注意这些地

夏季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382384.html

斗指戎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处暑节气时值今年8月22日,秋天雨水减少,天气逐渐干燥,在饮食上有所禁忌也可预防秋燥。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多食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处暑如何养生01

处暑宜食清热安神之品

“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适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热性食物如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02

多吃蔬果多喝粥

秋天里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沙参玉竹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

03

少吹空调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而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面神经炎等毛病;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04

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进入初秋,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05

多进行体育运动

可以选择散步、骑车、体操、慢跑、跳绳等,运动程度以全身稍微出汗即可。运动的同时可适度晒太阳。晒太阳时应选择避风处。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和晒太阳,感受到室外阳光空气的抚慰,提高人体对氧气的利用率,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保持体内旺盛的新陈代谢,使皮脂腺、汗腺得到正常的分泌,以滋润皮肤,防止皮肤干燥、瘙痒、脱皮等不适症状的出现。

06

多睡一小时

即将到来的处暑天气由原来的炎热渐渐转凉了,这个节气就是交替的时候,大自然将阳气渐渐的由释放疏泄变成了收敛,人体体内的阴阳之气也随着变换而变换。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据媒体报道,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07

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俗话说的好,到了春天是要捂到了秋天是要冻的,意思就是说到了秋天的时候,人体的体温不太高,这样有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量的释放会使外面的寒气替换的身体内部。但是到了夜晚的时候,外出一定要多穿一些衣服,以保护阳气。

08

注意胃部保暖

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的就是贮存体内阳气。

必须要记住这16个养生小妙招

1.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

2.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3.初秋防晒也重要

4.多饮少言防秋燥

5.家居、衣着多色彩

6.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

7.多吃白色食物

8.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9.多吃果蔬多喝粥汤

10.做菜时少放佐料

11.少吹空调、少开电扇保健康

12.洗澡后尽快擦润肤霜

13.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14.养成腹式呼吸方法

15.多进行体育运动

16.护理好脐部

供稿:中医科

综合最爱大北京、滋补在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lianggou.net/jbzzd/7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