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人有颈椎病,大多数人都认为颈椎病虽然难治也痛苦,但却不会致人死亡。其实,颈椎病能引起血压升高,即“颈性高血压”。约有30%的高血压患者与颈椎病有关。很多心脑血管病患者,因颈性高血压引起脑出血致残、致死。
中老年人易发颈性高血压
因颈椎病造成的血压升高,被称为颈性高血压。颈性高血压与日常不良姿势相关,久坐不动、埋头苦干等,易造成颈椎损伤、错位,压迫或刺激椎动脉,造成供血不足,影响到交感神经,就会出现颈性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头痛、眩晕、呕吐、眼花等症状。有数据显示,颈性高血压多发于40~50岁年龄段人群,男性多于女性。45岁以上,高血压合并颈椎病变的发生率为82.3%。
头晕可能是颈性高血压
颈性高血压,临床主要表现可以归纳为颈椎病的症状,加上血压的异常改变,如头痛、头晕、颈肩背部僵硬、疼痛、上肢无力、手指麻木等。
颈椎病和高血压都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往往并存。这也导致这类高血压极易被误诊。其颈椎病的症状一旦得到改善,血压便趋于稳定。
对于长期高血压且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症状发作有类似颈椎病特点的人,不妨查查颈椎,拍一下颈椎X线片或颈椎CT片,即可找到元凶。
五招判断是否颈性高血压
医院确诊前,也可以通过简单5招,先自检是否为颈性高血压。
1.颈椎病症状发作和血压波动基本同步。当颈椎病症状严重时,血压明显升高,当颈椎病症状缓解后,血压同步下降。
2.服用降压药,降压效果不明显,而在针对颈椎病进行相应治疗时,血压会随着颈椎病的改善而趋于稳定。
3.在牵引等外力治疗颈椎病时,从24小时动态的血压监测中,可以发现,治疗期间血压会下降20~30mmHg,而治疗间歇期血压又会再度上升。
4.高血压和椎体不稳、脱位程度呈正相关性:椎体脱位程度越大,高血压越严重。
5.在高血压发生之前,有相当长的时间,出现过低血压和血压波动,患者伴随着头晕、头昏、记忆力减退、浑身无力的症状,在这之后,就发生高血压状况。
预防颈椎病才是关键
中老年人,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减少精神压力,以稳定血压。
实际上,要防止颈性高血压,预防颈椎病是关键。平时,要注意头颈部姿势,不要长时间低头工作、看手机,过30分钟要抬头,适当活动一下颈部。要逐步习惯低枕睡眠。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健走、游泳等。
必须要提醒的是,不正确的运动方法,可能会加重颈性高血压,如头部“米字操”等,在运动时需要用力摇动头部,极易造成椎动脉缺血,损伤周围组织,使颈性高血压变得更严重。
转自:日行万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