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成人腰椎融合术后康复,超详细

成人腰椎融合术可以将融合术分两种类型:器械性融合和非器械性融合。非器械性融合术不使用任何的金属内固定器械。这种术式没有得到普遍应用,而且通常只用于单节段融合。最常见的两种器械性腰椎融合术为经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IF)和环行融合术。两种术式都有非常好的融合率。Bono和Le“研究表明,PLF的融合率为85%,环行融合术的融合率为91%。就本指南而言,我们将只描述PIIF。然而重要的是,理疗师必须意识到脊柱融合术有许多种;不管采用哪种术式,腰椎融合术后的康复原则是相同的。

对于理疗师来说,必须理解的一个最重要概念是,在生物性愈合之前金属内植物仅仅是一个暂时性的支架。生物性融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一些因素是吸烟、手术技巧欠佳和融合阶段两端承受着机械应力(愈合期的运动)。在进行康复训练时,理疗师最关心的就是这种机械应力。必须认真考虑杠杆臂产生的作用力,例如上下肢及其对腰椎产生的作用力。虽然有关活体内测试在愈合中融合部位两端产生的作用力方面缺乏研究,但Rohlmann等的研究表明,与大多数其他腰椎稳定训练相比,仰卧位抬起双腿对内固定物产生的负荷最大。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症,但它有妨碍完全愈合的可能。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可能需要采取其他的预防措施,例如佩戴支具。

总的来说,下述各项是被普遍认可的椎体融合术指征:

1.因为患有椎管狭窄脊柱滑脱或退行性间盘疾病,而且切除一半以上椎板会造成节段性失稳,因此认为需要行减压术(椎板切除术);

2.未进行椎管减压术来稳定不稳定的活动节段(在屈身位X线片上偏移大于4mm定义为不稳定);

3.为了稳定前移的活动节段进而防止进一步滑脱或者矫正椎体滑脱;

4.手术切除各种类型的骨肉瘤之后(这一项在本指南中未讨论);

5.顽固性疼痛;

6.伴有神经症状

7.保守治疗失败。

康复概述

术后在床边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并持续进行下去直至达到患者出院回家的短期目标。在最初的4~6周内患者要继续进行基本的家庭训练计划,然后开始接受门诊治疗。要进行周密的考虑,以便为愈合中的融合部位提供一个保护性环境。根据患者个体和外科医生的要求,门诊治疔期通常为6周到6个月不等。一般来说,单节段手术椎体融合发生在术后4个月内。对于复杂的后节段脊柱融合术,融合部位的生物学愈合在1年时达到峰值,但要达到成熟阶段需要1~2年。要为每个患者分别制定康复目标,并要以功能训练为基础,以使患者完全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并重返工作岗位。

术前康复训练

在建议患者行腰椎融合术之前,最好让患者接受全面的理疗训练,包括稳定、伸展和常规适应性练习。另外在保守治疗阶段对患者进行宣教也是非常重要的,宣教内容包括疼痛护理、家庭疗法的应用、正确的姿势和躯体力学。医院HSS)用的是一种多学科术前宣教规程,我们称之为“您的康复之路”。在这个规程里,理疗师和护士都是指导者,并采用教室样的形式进行宣教。这种宣教方式不但解答了康复中最常提出的一些问。

术前阶段

目标

l患者宜教:疼痛护理,滚木训练,从髋部开始弯腰的理念,避免腰部运动的重要性

l最大限度增强力量门功能:在没有神经紧张体征的情况下,上肢力量对床上活动性和国绳肌灵活性练习非常重要

l常规适应性练习:术前耐力的提高有利于患者在术后阶段的康复

注意事项

l避免加重疼痛的运动(患者可能处于屈曲位、中立位和偏斜伸展位)

l·如果不易负重,避免负重姿势

l在存在神经紧张体征的情况下,要避免做侵犯神经组织的训练

治疗措施

l中立一偏斜位腰椎稳定性练习

l功能测试一蹲坐,前冲,地面起身-落下

l步伐训练(指导患者从助行器行走逐渐过渡到扶杖行走)

l家庭训练:

n术前适应性练习

n耐力训练:固定的自行车练习,踏车练习,椭圆形器械练习

n力量调练:靠墙蹲坐,推墙俯卧撑

l术后治疗性训练指导:

n四头肌训练

n臀部肌训练

n腹部肌训练

n踝关节上下反复运动

l减轻疼痛疗法:电刺激

l手术指征:

n保守治疗失败

n难治性疼痛

n有神经病学体征

术后第一阶段(第1至14天)

l使用滚木法进行移动

l从借助助行器移动到扶拐移动再到不用协助装置移动

l休息时进行平衡训练活动

目标

l患者宣教

l为愈合中的融合部位提供最佳保护性环境

l使功能活动最大化

l控制术后疼痛

l独立进行治疗性家庭训练计划

l提高对日常活动的耐力和耐受性

注意事项

l避免所有的腰部活动(严禁腰部俯屈、伸展、侧弯或旋转

l坐位不得超过20-30分钟

l·根据外科医生的意见,决定可否穿戴支具

l不要举起超过2.3kg的重量

l不要旋前或手足同时着地

治疗措施

l移动训练

l臀肌练习,四头肌练习,背屈神经滑动练习

l在家里或社区慢步行走

l用药物缓解疼痛,改进活动来控制疼痛,就活动和疼痛缓解事项与医生进行交流

l和以前一样进行治疗性家庭训练计划

l强调患者对治疗性家庭训练计划和保护性环境、躯体力学、应用辅助装置(如把手、弹性鞋带、长柄鞋拔)的依从性

晋级目标

l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l坐位能坚持30分钟

l已进展到扶拐移动

l能独立进行滚木移动

术后第三阶段(2-6周)

l使用滚木法移动

l逐步从借助助行器移动到扶拐移动再到不用协助装置移动

l逐步开展户外活动

目标

l患者宜教

l为愈合中的融合部位提供最佳保护性环境

l使功能活动最大化:患者通常到第6周时就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l控制术后疼痛

l独立进行治疗性家庭训练计划

l提高对日常活动的耐力和耐受性

注意事项

l避免所有的腰部活动(严禁腰部俯屈、伸展、侧弯或旋转)

l逐步使坐位时间到达30-45分钟

l根据外科医生的意见,决定可否穿戴支具

l不要举起超过2.3kg的重量

l不要旋前或手足同时着地

l不要进行渐进性抗阻练习,不要使用重的踝带或上肢负重

治疗措施

l移动训练

l·轻柔的腹肌练习,腹肌练习加足跟滑动,腹肌练习加屈膝外展,全身伸展等长练习,背屈

l神经滑动练习

l使用固定自行车、踏车练习

l用药物缓解疼痛,改进活动以控制疼痛,就活动和疼痛缓解事项与医生进行交流

l和以前一样进行治疗性家庭训练计划

l强调患者对治疗性家庭训练计划和保护性环境躯身力学,应用辅助装置(如把手、弹性鞋带、长柄鞋拔)的依顺性

晋级目标

l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l坐位能坚持45分钟

l已进展到不需协助装置移动

l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提高

术后第三阶段(第6-14周)

l使用滚木法移动

l逐步从扶拐移动到不协助装置移动

l逐步开展户外活动

l患者总体体质不断增强,腰椎进一步稳定,耐力得到改善,还未痊愈应向返回工作岗位努力

目标

l患者宣教

l提供最佳保护性环境

l使功能活动最大化: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返回工作岗位,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向理疗师咨询和解决重返工作岗位问题。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重新开始部分时间工作

l控制术后疼痛,逐渐减少用药,特别是准备重返工作岗位的患者

l独立进行治疗性家庭训练计划

l提高对日常活动的耐力和耐受性

注意事项

l免所有的腰部活动(严禁腰部俯屈、伸展、侧弯或旋转)

l逐步提高坐姿耐受性,这是今后完成其本职工作所必需的

l根据外科医生的意见,决定可否穿戴支具

l不要举起超过2.3kg的重量

l不要进行渐进性抗阻训练或上肢负重

治疗措施

l进展性腰椎稳定练习:轻柔的次强度腹肌练习、腹肌练习伴后跟滑动,腹肌练习伴屈膝外展,全身

l伸展等长练习

l可以开始垫枕俯伏位练习,以保护处于中立位的腰推

l可以开始手足着地练习法

l如果患者的驱干控制功能正常,可以开始进行脊椎处于安全中立位的直立位负重抗阻练习

l使用固定自行车、踏车练习

l疼癌治疗,活动改进以控制疼痛,就活动和疼痛的药物治疗与医生进行交流

l开始在仰卧位用拉伸带进行绳肌伸展练习

l按如前所述进行治疗性家庭训练计划

l强调患者对治疗性家庭训练计划和保护性环境躯体力学,使用辅助装置(如把手、弹性鞋带、长柄鞋拔)的依从性

晋级目标

l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l坐位能坚持45分钟

l需要的话可返回工作岗位

l在俯卧位、手足掌看地、仰卧位、直立位等多种体位具备耐受训练的能力

l在腹部得到充分控制的情况下,具备完成抗阻训练的能力

术后第四阶段(第14-22周)

l使用滚木法移动

l逐步从扶拐移动到不用协助装置移动

l逐步开展户外活动

l患者总体体质不断增强,腰椎进一步稳定,大多数患者已重新开始正常的日常生活,但需提醒他们提举重物时要谨慎

l在治疗进度和负重限制方面要与外科医生进行交流

目标

l患者宣教

l为脊椎提供安全的环境

l使功能活动最大化:患者在充分理解保持腰推活动安全性的情况下可重新开始部分体育活动

l独立进行治疗性家庭训练计划

l提高对日常活动的耐力和耐受性

注意事项

l避免所有的腰部活动(严禁腰部俯屈、伸展、侧弯或旋转)

l·逐步提高坐位耐受性,这是今后完成其本职工作所必需的

l如果患者仍装有支具,经外科医生的许可方能脱掉支具

l根据外科医生的意见增加举起物品的重量

l利用短杠杆臂(二头肌弯曲)进行上肢轻度渐进性抗阻训练,以提高日常生活功能,不要使用重的踝带

治疗措施

l进展性腰椎稳定练习:用下肢作为长杠杆臂(无囊套重量)进一步增强下腹部稳定性

l俯伏在枕头上以保护处于中立位的腰椎

l使用抗阻带进行手足着地练习

l使用固定自行车、踏车练习

l疼痛治疗,活动改进以控制疼痛,就活动和疼痛的药物治疗与医生进行交流

l开始在仰卧位用拉伸带进行绳肌伸展练习

l按如前所述进行治疗性家庭训练计划

l设定出院目标

晋级目标

l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l坐位能坚持45分钟

l在躯干得到充分控制的条件下,具备完成抗阻训练和直立负重训练的能力

术后第五阶段:重返运动

l使用滚木式移动

l患者总体体质不断增强,腰椎进一步稳定,大多数患者已重新开始正常的日常生活,但需提醒他们提举重物时要谨慎

l和外科医生交流关于重返运动和治疗进展问题

目标

l患者宣教:形式可能需要改进(例如打高尔夫球时的摇摆)

l逐步重返运动

l独立进行治疗性家庭训练计划

l最大限度减小作用于融合术邻近节段上的过度作用力

注意事项

l评估非手术脊柱节段的主动活动范围,必要时加上轻柔的活动范围练习

l外科医生应提醒患者在进行特定运动时戴上支具

l根据外科医生的建议增加举起物品的重量

l利用短杠杆臂(二头肌弯曲)进行上肢轻度渐进性抗阻训练,以提高日常活动功能,不要使用较重的踝带

治疗措施

l使用设备和阻力来模拟运动

l如果患者具有良好的驱干控制,可以开始进行直立位负重抗阻训练,脊柱要处于安全中立位并要活动,包括旋转

l改进出院目标

l坚持家庭训练计划

手麻的原因分析及简单评估

颈椎X线摄影

了解颈椎病!!

颈椎的功能评估和临床思路

你的颈椎是怎么坏掉的(漫画版),附颈椎保健操

膈肌——呼吸最重要的肌肉,和颈肩腰背痛也有联系。

避免腰痛,哪些运动不能练!哪些要练(附康复训练图解)

自我神经牵伸松动---治疗坐骨神经痛

骨盆与骶骨的运动节律,你知道吗?

骨盆前倾(APT)自我修复手册(精编)

不明原因腰痛,可能是骶髂关节失能

脊柱棘突的触诊

技术指导!胸腰椎及骨盆松动手法

颈部正骨、整骨法”,图文并茂,收藏吧!

中医--运动关节类手法(一)

往期荐读:

关节松动手法:之SNAGs操作详解-动态图集,图文并茂,收藏吧补充颈,胸,腰椎和X光片判读-常用英文字母解释好课推荐-中国大学慕课《运动疗法》康复正骨,整骨法”,图文并茂,收藏吧!偏瘫患者常见的步态分析及训练方法(图文版)髋关节肌动力学-肌肉与关节的运动一关节松动手法-脊柱篇(经典值得收藏)(新)ISNCSCI修订版发布“六步”轻松完成脊髓损伤分类:分类步骤ISNCSCI更新版本-部分保留带(ZPP)有何变化?

来源骨科康复指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lianggou.net/lcbx/6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