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笔试是考生成为一名真正公务员的敲门砖的话,那么面试才是“临门一脚”,是成“公”路上的最后一个大障碍。和笔试相比,面试由于需要面对面的和考官进行交流,对于考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也更强,加上面试事关重大,在公务员面试过程中,绝大部分考生都会紧张。当然,面试的时候适度的紧张会让考生在压力下更能够集中注意力,有时还会有超水平发挥,取得较高的面试成绩,过度的紧张就会影响正常的发挥进而影响考生的面试成绩。那么,考生在遇到类似这种问题时,如何做到转危为安呢?
为了对面试者做出进一步的测试和考验,筛选出更加优秀的人才,考官们经常在面试考题中精心设计一些“陷阱”和“圈套”,有时还会“无风三尺浪”,故意刁难,因而在面试中面试者常常会遇到“危险”。当然也对面试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平常的练习中要着重抗压能力的培养,能够在面试中遇到突发情况可以从容不迫,转危为安。
一般来说,常见的不利情况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是心理紧张导致的生理紧张,其突出表现是考生上场后比较紧张,导致听完题后无从作答,与平时练习大相径庭;
第二是由于知识面限制导致对题目了解不足,比如问“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差别”,如果对题目所涉及知识点不甚了解则可能会导致“老虎吃天,无从下嘴”的感觉;
第三是由于题目之前有所准备,但答题过程中发现自己答题逻辑有明显断层,可答题时间也所剩无几。
以上三点是在与学生沟通时发现的答题过程中常见的三种“危急”情况,下面根据这三种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转危为安”的方法:
一、复述考题拖延应答,转紧张之危
考官提出问题后,考生有时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一下子答不上来,为了避免冷场,可以通过重复叙述考题的方法,使自己迅速进入答题状态,在真实的面试考场上,每一秒钟都显得极为珍贵。
二、李代桃僵,转不解之危
在不知道题目的时候,可以说一些“废话”,例如“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哲学,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回答……”,或者请考官重复一遍考题。在用这些方法来拖延时间的同时,要十分珍惜这非常宝贵的几秒钟时间,迅速地思索答案。如果仍思考不出答案,不妨答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且尽量往题目上靠,虽然有不靠题的嫌疑,但远胜于无话可说。
三、模糊作答,转逻辑不清之危。
在面试应答中,如果不注意随机应变,一开始就把话说死,那么对面试者是非常不利的。面试中,有的问题可能要从几个方面来加以阐述,这时就要注意运用表达技巧,语言要灵活一点,不要把话讲死。例如:“我认为这个问题包含如下几个要点。”在此用“几个”而不用具体的数字来回答就比较好,有利于灵活发挥,边讲边思考。且考官听起来比较有逻辑。所以大部分问题采用模糊作答的方法,不要一下子把话说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