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手术室护士,你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天使”。事实上,她们一丝不苟、光洁美好的背后,隐藏着外人难以了解的辛苦。她们的工作服上可能会不时被溅上各种药液、消毒液以及病人的体液;她们的双手因为常年洗刷变得粗糙,眼圈因常年的劳碌熬夜变得暗沉……但站在手术室中,她们的的确确是最美的天使。
5分钟吃完一顿饭在大多数人的记忆当中,护士都是面带笑容予人温暖的,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温暖的背后有一根绷紧的弦。医院的手术室护士每天七点就要到岗,等手术结束离岗时,常常已是深夜甚至凌晨。
普通人工作累了,还能忙里偷闲的放松一下,可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必须全程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一台手术,常常要站立5、6个小时,有些甚至可以长达20多个小时。在这场从早上持续到第二天凌晨的战斗中,她们不眠不休不食,甚至不能喝水和上厕所。
“我们中间流传手术室护士吃饭三部曲——张嘴准备、把饭倒进去、把嘴闭上”,医院手术供应总护士长徐梅笑着形容她们的吃饭过程。午饭时间,她们不能离开工作岗位,通常都是在两台手术之间用5分钟解决战斗。
长时间的站立让她们的下肢静脉曲张,凸出的血管像蚯蚓一样在腿上蔓延;长时间侧身探向主刀医生所在的方向,导致脊柱、颈椎、腰椎遭遇病痛;不规律的饮食时间和过快的吃饭速度,让她们很多人都患上了胃病……
一颗铆钉的故事“做手术室护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真,很多时候要认真到较真,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徐梅说,在手术室中,任何一点小细节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
医院手术室进行的每台手术,都要严格进行安全核对。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两位手术室护士要对所有手术用品至少进行4次核对,保证没有任何东西遗留在病人身体里。
但是即便再小心翼翼,也可能有意外发生。徐梅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多年前的一台腔镜手术。手术非常顺利,清点物品的数量也都正确,就在即将关闭患者的伤口之前,忽然发现一个专用器械不太灵活,无法严密闭合。
出于职业本能,在场的医务人员开始查找原因,多位医护人员拿着正常的器械和手术用的器械仔细观察、反复对比,终于发现,在钳子尖端不远的一个关节处,有一颗铆钉贯穿关节两边露头,其中的一头,似乎比正常的铆钉短了一点点。这颗铆钉可能断掉,掉在了现场或者是病人身体里,众人不敢耽搁,通过人工寻找、金属显影等方法,反复寻找了近两个小时,终于在病人的腹中,找到了这不足一毫米的半颗铆钉。
一线生与死之间即使所有人都不愿看到,但只要上了手术台便存在风险。
年,一名12岁的小男孩在手术室进行一场较为复杂的骨科脊柱侧弯手术,手术进行到一半时,孩子突然出现了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心跳骤停,医生初步判断是肺栓塞。手术的创口来不及缝合,只能简单用无菌的纱布盖上,便赶紧将孩子翻身过来进行抢救。
在进行基本抢救之后,很多人都认为孩子救回来的希望渺茫,开始联系家属谈话,向上级领导汇报。在整个过程当中,护士们仍在继续坚持,给孩子做最行之有效的心外按压。
心外按压动作非常耗费精力。面对命悬一线的孩子,在场的护士组成了一支心外按压队伍,轮流进行心外按压。孩子微弱的反应让她们看到了希望,近两个小时抢救后,孩子的自主心率恢复,他得救了。
所有人都说,这简直是个奇迹。
“但凡中途有一点点放弃的念头,这条命,就这么没了。”徐梅说着,突然抑制不住的湿了眼眶。“当天在场的时候我们只顾着激动,都没有流泪。今天不知怎么了,想起来突然就忍不住了。”
一顶缤纷的护士帽年是医院建院九十五周年,在协和学习、工作了近三十年的徐梅觉得,医院做点儿什么。她想起在与全国各省同行交流过程中,很多人都要到协和来“取经”,她开始着手尝试编写。
本身工作已经忙碌不堪,编书的工作几乎占据了她所有的业余时间。在年5月12日护士节这一天,徐梅和她的团队出版了多页、近40万字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指南》,成为全国手术室护士工作的重要参照标准。
“二十多年紧绷着一根弦工作,甚至业余时间也奉献给了护理事业,不会觉得生活单调么?”记者问徐梅。
“不会,已习惯这种生活。”徐梅说,忙里偷闲时,喜欢看纪实类书籍,写上几篇文章。“协和手术室”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