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骨科团队在主任张伟带领下顺利开展“零切迹”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为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连续两例患者术后两月随访恢复良好,标志着科室的诊疗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患者李某,男性,50岁,诊断:颈椎失稳、齿状突骨折、颈椎病。患者因在自家田地干农活时不慎摔倒,头部着地,颈部胸部不适伴活动受限2天,以“颈椎骨折”收入医院骨科诊疗,查颈椎CT显示:第2颈椎骨折。
患者罗某某,男性,41岁,诊断:寰椎骨折。患者因在山上务农时不慎从约3米高树上跌落,头部着地后不能自立行走,活动明显受限2天,以“寰椎骨折”收入医院骨科诊疗,查颈椎磁共振显示:寰椎右侧侧块骨折、第3、4颈椎棘突骨折脊髓和神经根受压。
根据患者病情资料,鉴于两位患者年龄、颈髓受压等情况,主管医师陶文武、刘文赛考虑患者具有手术治疗指征,决定分别为其手术以达治疗目的。由于两名患者处于壮年,今后需要从事体力劳动,为了更好的在一定程度上挽救脊髓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经科室讨论,放弃传统颈椎手术方法,决定为其采用新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手术方案。
零切迹颈椎Cage拥有可变的螺钉置入角度:头尾端成角27°-44°(17°成角范围),内外侧成角15°-29°(14°成角范围)。螺钉在术后可随之应力变化而发生角度变化,防止潜在的应力遮挡。最大程度远离临近椎间隙,将对临近椎间盘的骚扰降至最低。
经过周密术前准备和排除相关手术禁忌后,在主刀医生陶文武、刘文赛以及麻醉科等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下为患者进行手术,顺利完成“零切迹”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显示出独特的生物力学优势和理想的手术效果,相比较传统的技术,“零切迹”技术实现了微创技术的优势,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减少了创伤和出血。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良好,无吞咽困难,因脊髓压迫的肢体麻木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医院骨科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多年来为很多患者解除了脊柱、关节、创伤等多种骨科疾病的痛苦,得到了患者的好评。随着“零切迹”颈前路融合技术的持续开展,科室将为更多颈椎患者带来福音,患者可以重新享受美好生活,拥抱健康。
相关链接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方式变化,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有关文献报道,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青少年颈椎病发病率已达到10%以上,颈椎病,颈髓损伤致残和致死率很高。
颈椎病的治疗有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包括理疗、牵引、推拿、针灸、按摩以及药物治疗等方式,能缓解颈椎病病情,减轻疼痛症状,但不能根除病痛源,相当比例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是颈椎外科常规手术。该手术一直被视为颈椎病治疗的金标准,能够解除患者疼痛,恢复手术节段正常生理弯曲度和稳定性,但植入钢板存在于椎体前方和食管后方,由于钢板的切迹造成对食管不同程度的压迫和影响,有的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尤其是多节段固定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国内外专家尝试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初步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文/图:骨科阮思庆
本期编辑:曾峥张建波责任编辑:李晓玲监审:李玉琼
校对:曾峥查明邱继才
投稿邮箱:pesrmyyxj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