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不稳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颈椎结构、功能减退,在生理载荷下出现过度和(或)异常活动,引起相应临床表现和潜在颈椎进行性畸形及神经损害。
颈椎不稳症的病因与分类
颈椎不稳症临床常见,其病因有:退变、创伤、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形等。按椎节移位方向,颈椎不稳症可分为前屈不稳、后伸不稳、侧方不稳和轴向旋转不稳,前两种多见于下颈椎,后两种多见于上颈椎。按解剖部位,颈椎不稳症可分为枕颈不稳、寰枢不稳和下颈椎不稳。
颈椎不稳症的临床表现
1)颈部症状:包括颈部不适、僵硬、活动不便和颈部疼痛。
2)根性症状:不稳的椎节由于椎节位移,继发根管狭窄时,使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根性症状。
3)脊髓症状:主要是椎节位移后椎体边缘刺激或压迫脊髓前方,或压迫脊髓前中央动脉,产生四肢的运动和感觉障碍。
4)椎动脉供血不足:由于椎间盘松动和位移,钩椎关节移位刺激第二段椎动脉而发生痉挛,导致一过性供血不足,患者出现眩晕、猝倒等症状。
下颈椎不稳症的x线诊断
X线片检查,尤其是颈椎动力性(过伸过屈)侧位片,不仅可以发现椎体问相对位移的异常增大和脊柱异常活动,而且可对颈椎不稳的程度做出定量评定,因此是诊断颈椎不稳症的主要手段和依据。颈椎动力性侧位片要求摄过屈位片时患者尽量屈颈低头,以下颌抵触胸骨为佳;摄过伸位片时患者头部尽量后仰,以眼能视及正上方天花板为佳。目前常用的评价标准为,若目标椎间隙在屈伸活动时,其活动度>11°或椎体水平位移>3.5mm,可诊断为颈椎不稳(图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