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在晚饭后出门走走路,锻炼一下身体,王大爷也是走路大军中的一员,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出门邀请几个好友一起走路,本以为身体机能会越来越来,但是王大爷最近却出现了胃胀,消化不良,膝关节疼痛等症状,王大爷纳闷了:怎么我经常走路锻炼还锻炼出毛病了?这身体还不如以前了?
那么经常走路锻炼,身体却越来越差,是咋回事?专家指出:多半是踩雷了。今天就来聊一下关于走路的会出现哪些“雷区”。
1、饭后立即开始走路
现在很多老人吃晚饭不想在家待着看电视,就会成群结队出门走路溜达,一边走一般闲聊,但是吃完饭立即就去走路是对健康不利的。
我们在吃进食物以后,身体需要进行消化,在消化时肠胃是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的,只有血液充足,消化功能才能提高,营养物质才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但是吃晚饭立即就去走路,腿部活动增加,血液供应给消化器官就会相应减少,此时消化受到影响,影响健康。所以建议在饭后半小时之后去走路锻炼。
2、走路时间太长
很多老年人在走路的时候喜欢拉拉家常,一晃就是一小时,两小时,长期保持长时间的走路,膝盖关节会出现明显的磨损,关节功能发生退化,这时候就会出现关节疼痛,感到酸胀不适。因此走路的时候要控制好时间,尽量不要超过60分钟,如果感到累了就坐下来歇一下,这样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有效避免膝关节过度磨损,出现损伤。
3、走路弯腰
有些人在走路的时候习惯弯腰驼背,年轻人还好,年纪大的人就很少会注意走路保持正确的姿势,殊不知弯腰驼背这种走路姿势同样不利于健康。当我们弯腰驼背,腰椎呈现大幅度的弯曲,颈椎因此受累,很容易在走路过程中出现脖子酸痛,时间长了增加颈椎病,腰椎病的发病风险。
所以在走路的时候还要注意挺直腰杆,保持正确的姿势行进,不要过于放松懒散,弯腰驼背,勾肩搭背,这样也很容易造成身体健康问题。
4、负重走路
很多老人喜欢在散步的时候带上小孙子,小孙子走累了就背在背上或扛在肩头,但是小孩子的重量也不轻,长时间这样带着走,会让膝盖受大更大的压力,磨损更加明显,严重的会出现肌肉损伤等。所以平时走路锻炼时尽量不要背上重物。
以上就是走路锻炼可能踩到地雷,大家一定要注意。那么怎么才能更好的走路,达到锻炼的效果?
首先在时间选择上建议傍晚四五点走路,避免早上走路,虽然早上走路好处也有,但是对心血管患者来说容易造成血管异常。
其次在地点选择上最好去公园,体育场上进行锻炼。公园空气比较好,相比于马路边上,有害物质比较少,对健康有利。体育跑到比较松软,对关节冲击力小,有助于健康运动。
最后带杯水,运动可能会出汗,导致身体水分缺失,及时饮水这是就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