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桑迪医生」 颈椎病多由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从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这与多种因素有关,以致病情错综复杂。颈椎病是50岁以上人群中的常见病。
颈椎位于上颅和胸椎之间,颈椎间盘的结构与腰椎间盘相似。间盘较厚,活动范围较大。其中第1、第2颈椎主要是旋转活动,第3颈椎以下部位前后移动较多,第5、第6颈椎在屈伸活动时前后移动范围最大。颈椎在脊椎中活动度最大,因此其颈间盘、周围韧带受伤机会增加。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损伤的积累颈椎间盘也发生退行性改变,逐渐老化,弹性减退,脆性增加。如果继续受到损伤,可使椎体的骨膜受牵拉和挤压,而产生损伤后修复反应,形成增生骨赘,骨赘与破裂的椎间盘组织成突出物,压迫邻近的组织。突出物如向外侧突出,可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神经根被压迫或刺激的症状;如突出物向后突出,压迫脊髓可产生脊髓受压症状;如突出物向侧方突出,可刺激交感神经;如压迫椎动脉,可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此外,青壮年颈椎间盘尚未发生退化时,可因明显的外伤而破裂,发生急性颈椎问盘突出,表现症状与颈椎病相似,但无骨资增生。较少见。
2.护理诊断
颈椎病的病人主要以下特征:
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男性,常发单侧,偶发双侧。
(1)神经根型是压迫或刺激椎管单侧或双侧的神经根引起的症状。病人表现为颈肩痛、颈僵硬,且反复发作。常因劳累、寒冷、睡眠不佳或伏案工作过久而诱发,仰头、咳嗽、打喷嚏时加重,疼痛沿神经根支配区放射至上臂、前臂、手和指,颈部活动受限,有时可有头皮痛、耳鸣、头晕,重者手指麻木,活动不灵。
(2)脊髓型此型发生于40岁-60岁的中年人,是压迫或刺激脊髓而引起。早期症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软弱无力,有麻木感,以至行走困难,脚好似踩在棉花上样感觉,胸或腰部有束带感。少有疼痛,继而出现上肢发麻,手部肌无力,严重者发展至四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
(3)椎动脉型沿大脑走行的椎动脉从第6颈椎横突孔开始通过,当颈椎的横突孔附近发生病变,颈动脉受压迫或刺激,除有颈部压痛、活动受限等颈椎病一般表现外,有时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视物不清、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症状,其甚发生猝倒。其症状常为一过性缺血或脊髓缺血的表现。当体位改变时,供血恢复,症状也得以缓解。
(4)交感型颈椎病由于刺激或压迫颈椎旁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枕部痛、枕大孔压痛、视物模糊、眼窝胀痛、眼球震颤、流泪、鼻塞、心跳加快或减慢、心律紊乱、血压升高或降低、肢体发冷、皮肤瘙痒、麻木感、多汗或少汗等症状,这些症状可局限于单侧,也可见于双侧。
3.护理措施
(1)让病人了解颈椎病的有关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增强治疗信心,掌握康复的方法。观察病人治疗过程中经受心理情绪的变化,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2)正确有效牵引,解除机械性压迫。注意牵引时的姿势、位置及牵引的重量,并及时发现牵引过程中的反应,如是否有头晕、恶心、心悸等。由于病人颈部制动,应减轻局部刺激。正确应用理疗、按摩、药物等综合治疗,以解除病痛。正确指导病人的头颈功能锻炼,坚持颈部的活动锻炼,方法为前、后、左、右活动及左、右旋转活动,指导病人两手做捏橡皮球或毛巾的训练,以及手指的各种动作。
(3)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注意疼痛部位,肢体麻木无力的变化。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有关卧床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经常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病人的骨突部位,如骶骨、尾骨、足跟处、内外踝等。按摩上、下肢肌肉,鼓励病人主动加强各关节活动。
4.治疗与急救
(1)神经根型、交感型颈椎病可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非手术疗法也是手术治疗的基础,是治疗颈椎病的基本方法,它可使颈椎病的症状减轻、好转、治愈,对早期病人尤其应如此治疗。常采用头部牵引、理疗、局部制动、药物治疗等措施。
(2)头部牵引用刻枕吊带取坐位或仰卧牵引,头前倾15度,重量为4千克-6千克,每日1次-2次,每次25分钟—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可连续牵引3个疗程后休息2周,必要时可再牵引。
(3)按摩可与牵引治疗配合,在牵引后进行,可以加速炎性水肿消退和改善神经的供血。按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供应,松驰肌肉痉挛,解除疼痛,缓解症状。
(4)局部制动症状轻者不需制动,可用消炎镇痛剂及舒筋活血中药等。症状严重者可用硬纸壳、泡沫塑料条或石膏条制成简单围颈局部制动,也可用颈支架制动。
(5)加强颈部活动锻炼疼痛好转后,逐渐作颈部各方向活动,以增强颈部肌力。平时应注意卧位的姿势及枕头的高度,仰卧时枕头不宜过高;侧卧时枕头可略高,使颈部与躯干保持一条线,而不偏向一侧。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事项:
一、饮食注意事项:1、饮食忌宜要讲究,是养生防病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治疗过程中食物的选择,既要“知其所宜”更要“知其所不宜”,才能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痊愈。2、饮食调补要适时选择在疾病恢复期进行,盲目进补,则难达到滋补之目的,反使病邪内留,损伤脾胃正气,影响疾病康复。二、外出注意事项:1、在外出长时间坐车或行走时,最好佩戴腰围,加强腰部的保护,同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腰部再次出现扭伤。2、注意避免长时间固定于某种姿势,以免腰背肌出现疲劳而加重腰腿痛症状。3、注意保暖、防寒、防潮。在外出期间尤其是秋冬两季,应随天气的变化增加衣服,尤其注意腰背部及下肢的保暖,在冬季最好睡铺有电褥或类似保暖床。4、在外出期间除注意适当休息外,还应注意身体的锻炼,利用临时场所,可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及前屈、后伸、旋转运动,同时双下肢也应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5、在外出期间如腰部有不适感或不慎再次扭伤腰部时,医院进行诊治。千万不可忽视或强忍痛苦,以至延误病情。护理是疾病治疗以及疾病康复阶段不可或缺的措施之一,不仅能降低患者的痛苦,还能加快疾病的恢复。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定要注意护理事项,在生活中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最终战胜疾病,享受健康生活。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一)家庭护理要点1、诊断明确。在病人可忍受的情况下,尽可能活动膝关节,蹲下起立活动,每日3次,每次10分钟。可做医疗体操、健美操、打拳等,经锻炼症状减轻,以免发生关节僵硬,可更好地保持关节活动范围。2、物理治疗,蜡疗、热敷、按摩、针灸等有一定的效果。局部也可以用红花油擦剂、扶他林乳剂等治疗。若疼痛明显,还可以做封闭治疗,医院治疗,以免引起感染。3、疼痛明显,可服用布洛芬、氨糖美辛等药,消炎止痛。但不要服激素,服药量应按医生要求服用。4、症状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可考虑手术,做人工膝置换术。但做手术应特别慎重,多咨询,与病人症状相符,由医生决定是否手术。(二)骨性关节炎的日常护理1.注意营养平衡,多食富含胶原蛋白和钙的食品,如牛奶、猪皮、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要补充钙剂,以确保骨关节代谢的正常需要。另外,经常食用生姜、大蒜、洋葱、樱桃、绿茶、甜椒等可有效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中药配成的食疗方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治疗效果,如三七丹参粥,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猪肾粥可祛风除湿;防风粥具有祛风湿的功效;桃仁粥具有益气活血、通利关节的功效。2.注意保护关节,尽量穿长裤,也可以带护膝,防止受潮受凉,每天可定时进行关节之热敷和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膝部不适、缓解膝部疼痛和肌肉痉挛。减轻肿胀,热敷较湿敷为好,如热气浴、温泉浴、矿泉浴、漩涡浴等,也可用热毛巾湿敷。不过需注意:①如果关节有红肿时应停热疗;②高血压、心脏病者慎用;③夏天气温高时更需注意(急性期停止热敷)。3.减轻关节负担。肥胖会诱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故肥胖者应积极减轻体重。平时生活中应注意减轻关节负重,提东西最好不要超过3公斤、尽可能避免爬高或搬重物等。4.尽量选择节奏缓慢、运动量适宜和关节负重小、并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多游泳、多骑自行车、少走路,避免关节之过度劳累,特别是已患有骨性关节炎者,更要注意避免关节负荷重过的锻炼,如长跑、登山和频繁上下楼梯,以及在坑洼路面长时间步行(因需频繁扭动膝关节)和反复下蹲的锻炼。进行体育锻炼应避免过量,避免、减少关节软骨的磨损,不得已上下台阶时最好扶楼梯或手杖。疼痛缓解后,每日平地慢走一两次,每次20—30分钟。5.对于病变的关节最好穿戴护膝,平时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多晒太阳,以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6.合理使用支具:夹板,护膝带,弹性粘带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使用手杖,拐杖以减轻关节负重。不过,睡眠时切记不要在膝下垫枕,以免导致屈曲畸形。7.加强关节周围按摩推拿:方法很多,如推、拿、滚、旋髌、搓髌、滚髌。8.加强膝部力量锻炼:①直腿抬高,②负重直腿抬高,③短弧负重直腿抬高膝下垫一枕,④长弧负重直腿抬高床边90°。此外,还应加强膝关节活动范围训练。⑤坐床边键肢下患肢;⑥卧床屈髋膝。9.运动和休息是一对矛盾,也是广大病友的一大困惑。在重症发作期,关节出现明显疼痛,肿胀,应以休息为主、运动为辅,而且运动应以对关节无负载或较小负载的床上运动、水中运动为主。行走时最好扶拐,以减轻关节的负担。在缓解期应加强肌力、关节活动度练习及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促进关节修复、改善关节功能、延缓疾病发展。避免加大关节负载的运动,如爬山、爬楼梯等,各种运动以不引起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加重为宜。(三)骨性关节炎病人的一般护理本病虽大多数无全身症状,但病程长,缓解期与复发交替出现。临床治疗不仅在于迅速控制活跃期,更重要的是要防止急性发作,以减少多次发作积累而造成关节结构的损害。因此护埋目标:①缓解疼痛,减轻痛苦。②指导适当活动,改善关节功能。③广泛开展卫生宣教活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然后根据不同护理个体制定相应护理计划,给予心理、生活、关节、锻练等全方位护理。1、心理护理:骨性关节炎病人受累关节疼痛明显,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有间歇性剧痛发作,这会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而且还会使病人产生悲观情绪,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应主动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等。并通过健康教育,让病人认识骨关节炎,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2、生活护理: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病人的症状与气候有明显的关系,气温降低,关节的疼痛、僵硬加重,湿度升高,疼痛僵硬也随之加剧。因此,提醒病人在气候变化时随时增减衣服,并居住在阳光充足,通风条件较好的环境中。身体肥胖者,下肢和脊柱各关节要承受过大重量,妨碍关节软骨营养,因而患此病的比率将比普通人增加一倍。因此,提醒病人避免摄入过于肥腻食物,以清淡、低脂、新鲜蔬菜、水果及富营养的食物为主。避免肥胖,以免增加关节及身体负荷。3、关节锻炼:关节锻炼的目的在于维持关节功能。积极、适度、规律的锻炼对于关节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锻炼不仅可以促进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使关节周围的肌肉更加有力,使关节得到更强的支持,而日可以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缓解肌肉紧张造成的疼痛。还有益维持关节的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失去功能。可维持体重,避免肥胖给关节带来额外负担。锻炼必须在指导下进行,以免不适当的锻炼加重关节损伤。锻炼时提倡全身关节锻炼。4、关节锻炼的注意事项①病人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练项目,如练气功、做健身操、散步等;②疾病急性发作期不主张进行锻炼,以休息为主;③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④锻炼强度以锻炼后不引起关节疼痛加重为度;⑤锻炼前可先热敷关节,并作充分的准备活功,锻炼后可冷敷。5、关节锻炼的方法①指关节:将指尖压向掌面,然后再将弯曲的手指压向掌面;②腕关节:双手腕作弯曲运功;③肘关节:双手肘关节做屈伸运动;④肩关节:甩手,右手从前后分别摸左肩,左手从前后分别摸右肩;⑤膝关节:患者坐椅上,一只腿放于凳上,将抬高的膝盖轻轻压;⑥髋关节:患者平躺,抱腿屈膝,向胸部靠拢;⑦踝关节:用手协助足做伸屈运动;⑧颈关节:颈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运动,并左右旋转;⑨胸、腰椎关节:平躺床上,分别以双肘、双足跟、颈肩作支撑,行三点式、五点式锻炼,使腰上抬离床。以上各关节锻炼每天早、中、晚各一次,各重复做5~30次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常规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本病为进行性.侵袭性疾病,主要是滑膜病变,对骨关节侵袭破坏,最后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及不同程度残疾。一.一般护理.1.急性期关节肿痛明显,且全身症状较重的患者,应卧床休闲,不宜睡软床垫,枕头不宜过高.2.类风湿病人关节及周围`血管.神经受侵犯,血管收缩缓慢且不充分,使皮温升降迟缓,应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潮湿寒冷加重关节症状。3.饮食:营养丰富,纠正贫血。4.缓解期的病人应加强活动,在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二.症状护理1.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注意保持正确体位。1〕肩关节不能处于外旋位,肩两侧可顶枕头等物品,双臂间置枕头维持肩关节外展位,维持功能位。2〕双手掌可握小卷轴,维持指关节伸展。3〕髋关节两侧放置靠垫,预防髋关节外旋。4〕平躺者小腿处垫枕头,防止膝关节固定于屈曲位。5〕防止足下垂。2.给予肿痛关节按摩并辅以热水疗,蜡疗等。3.对于急性者可给予短期内(2-3周)使用夹板制动,保持关节功能位。4.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注意关节的活动,给予功能锻炼,包括手指的抓捏练习,如织毛衣,跳棋玩球。腕.肘.膝关节的屈伸练习,并配合一定的被动肢体运动,但以有强直的关节禁止剧烈运动。5.对于关节活动受限.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做好生活护理,增强舒适感。6.培养病人自理意识。7.胸部护理:扩胸运动,拍背咳痰,防止感冒。8.关节处皮损及溃疡护理:加强换药,预防感染。平时涂润肤霜保护皮肤。9.评估病人疼痛,关节痛明显者遵医嘱给予非甾体类消炎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三.药物观察:注意观察非甾体消炎药及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四.病情观察:1.关节肿痛情况;活动情况;自理情况;关节症状。2.贫血情况。3.肺部情况:肺间质纤维化。4.神经压迫症状。5.关节周围皮损情况:由于血管炎引起。6.了解关节炎影响程度的测量标准。五.心理护理:六.出院指导:七.常见护理问题:1.疼痛——与类风湿有关。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关节活动受限有关。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关节骨质破坏有关。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依据,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桑迪医生疼痛大讲堂
扫一扫参与课程更精彩
扫一扫参与课程更精彩
精彩推荐
痛风不是病,是一串病!
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手术过
门诊护患沟通技巧
实用型:腰腿疼痛的诊断思路
桑
迪
医
生
桑医院建立疼痛康复标准化特色科室。把国际先进脊柱微医院,让医院医生能够准确诊断、独立手术操作、通过特色运营方案,医院品牌。桑迪医院进行市场调研,医院制定有竞争优势的特色疼痛治疗方案,建医院服务体系,提供从战略定位、品牌设计、品牌重塑、品牌推广一站式疼痛科服务。
桑迪:医者的家园
长按识别